早餐後我們要搭地鐵前往羅浮宮附近的旅行社領取 Paris Museum Pass,走出飯店巷口轉角就有一家Monoprix小型賣場,一樓賣衣服、家飾和輕食咖啡,地下室則是一家大超市,生鮮蔬菜水果和熟食都有,營業時間09:00-22:00(週日只到中午12:45)。馬路對面還有一家Carrefour超市,所以15區雖然是安靜的住宅區,但生活機能還不錯。
ibis飯店步行到地鐵Convention站約200公尺,看到黃色大M標誌就是地鐵入口(某人說這不是麥當勞嗎?)地鐵站旁還真有一家麥當勞、一家肯德基!下階梯後覺得巴黎地鐵跟倫敦的tube有點像,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感覺。
先到自動售票機購票,首先將螢幕切換成英文,選擇票種和張數,直接刷卡就完成購票了。巴黎地鐵票 Ticket t+ 在俗稱小巴黎的1-2區使用:地鐵不出站2小時內皆可轉乘,metro轉RER持相同票卡再次刷機器即可。
Ticket t+ 單張票價1.9歐,10張14.9歐;在巴黎這幾天我們會以地鐵為主要交通工具,所以一次買10張票價比較優惠。我們三天總共買了兩次共20張票,搭聖心堂纜車也是使用這張車票喔!
插入車票進閘口就可以上車了,第一次坐巴黎地鐵有點緊張,因為網路上太多觀光客在地鐵被扒走皮夾、護照和手機的例子了,出發前一度讓我們有點後悔沒事為何選巴黎當作中轉城市,如果手機或護照掉了,接下來的冰島行不就泡湯了。還好經過充分準備後,這幾天倒是平安無事,防扒幾個原則:不要站在車門旁、有座位儘量坐下、包包一定要背在前面、不要只顧低頭滑手機、放護照和皮夾的拉鍊加上安全別針讓偷兒無從下手,偷兒最愛的iPhone我是直接用手機繩掛在脖子上,以免不注意被摸走。幾天下來,覺得在巴黎搭地鐵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,不要太粗心大意,應該都可安然過關。
我們從Convention站出發到羅浮宮中間需要在Concorde站轉搭黃色1號線,下車後老公說前面那位小姐是為了幫我們開車門才下車的,因為她下車後又從隔壁車廂上車了;原來巴黎地鐵有兩種車型,比較老舊的這種是要手動往上扳把手才能開門的,那位好心法國小姐一定是覺得我們應該不知道門不會自動開,又不想直接跟我們說怕嚇到我們,因為防扒教戰守則說:不要理會所有主動搭訕或提供協助的外國人。腦補完其中緣由,我感動的快掉下眼淚,當地人貼心的小舉動讓我感覺超溫暖的!
地鐵Tuileries站出口步行約200公尺就可以看到領票的地方,金色騎馬雕像後方就是KKday合作的當地旅行社PARISCityVISION Agency。
幾個月前在台灣透過KKday預訂【Paris Museum Pass】巴黎博物館二日通行(夏季) 每人NT1363元,展示列印出的使用憑證或手機上的電子使用憑證即可兌換,通票有效期:自開始使用日期起連續2天有效。
我們在巴黎扣除坐飛機共有三天的時間,前面兩天憑這張pass走訪幾大博物館和美術館,使用4次以上就值回票價了,而且通票今年初改為48小時內有效,如果第一天下午才開始使用,直到第三天早上還可以繼續使用呢。
領完票沿著對面騎樓走到這座手扶梯,穿過地下商場就可直達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,這樣走可避開正門玻璃金字塔超長的排隊人潮;看到貝聿銘設計的玻璃倒金字塔就是入口了。羅浮宮09:00才開,我們抵達時還沒開門,但已經是滿滿的人了。幸好我們有事先上網預約入場時間,出示預約單給現場工作人員看,可以直接排快速通關隊伍,不過光是排隊安檢也花了不少時間。
原本規劃的參觀路線如下:德農館1層705阿波羅畫廊→703勝利女神→711蒙娜麗莎→拿破崙一世皇后加冕/加納的婚禮→往德農館0層345米羅維納斯→403米開朗基羅奴隸→敘利館0層321埃及木乃伊→黎塞留館1層544拿破崙三世套房;羅浮宮官網有中文導覽圖可事先下載,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中文導覽機可租借,不過我們第一次造訪時是跟著當地中文導遊,對這些文物背景已有初步概念,所以這次二訪就靠自己囉!
羅浮宮可分為三大展覽區域,主要是「黎塞留館」Richelieu Wing、「敘利館」Sully Wing、以及「德農館」Denon Wing。我們從德農館DENON入場,首先來到-1層的近東和埃及文物區;這裡的埃及木乃伊是放在玻璃櫥窗內,比起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好像更豐富、更貼近人群一點。
接著是-1層和0層的歐洲雕塑區和古羅馬文物區 (法國的0層是指我們的一樓、1層是我們的二樓)
古羅馬文物 公元前100年-500年
義大利古典主義雕塑家 安東尼奧·卡諾瓦 Antonio Canova《因邱比特的吻而復活的普塞克》
《垂死的奴隸》與《反抗的奴隸》是米開朗基羅為羅馬教皇朱理二世陵墓創作的成對雕像,人像的四肢扭曲像是受到建築的限制。
穿過迴廊就可看到矗立在大盧階梯上的羅浮三寶之一: 勝利女神 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
西元1863年在希臘薩莫色雷斯島發現的薩莫色雷斯勝利女神雕像,作品表現勝利女神站在船頭宣佈勝利之姿,推測為西元前190年的作品。
勝利女神像的出色之處在於將動態的動作與突然間的靜止融為一體,女神保持著優雅平衡的身姿,垂下的衣裙在強勁海風中隨風擺動。
這次二訪的重要任務之一,就是跟羅浮三寶合影!
高達2.44米的勝利女神,矗立在大圓頂撒下的陽光中。
羅浮宮前身是法國王宮,所以除了豐富的展品和雕塑,挑高大廳天花板也有華麗精美的壁畫,能在這樣金碧輝煌的環境逛博物館真是太幸福了。
窗台邊也常設有座位,逛累了可坐下休息,如果時間充裕,在裡面待上一整天也沒問題。
順著參觀路線很快就看到羅浮三寶之二: 米羅的維納斯 Vénus de Milo
西元1820年在希臘米羅島出土,是西元前2世纪的作品,這座古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阿芙蘿黛蒂(對應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),雕像遵循明確的比例規則,以希臘式輪廓表現出女神的美,與對美的無止境追求。
接著來到位於SULLY敘利館0層和1層的古埃及文物區(公元前4000年-公元前30年) ,這一區也有許多自埃及出土的重要收藏,喜愛古埃及文物的人一定不能錯過。
《盤腿而坐的書吏 》是羅浮宮古埃及文物部最聞名於世的雕塑之一
然後回到德農館0層的義大利繪畫區,這裡主要收藏文藝復興時期幾位大師的經典畫作。
明亮採光的挑高大陳列畫廊,兩側展示多幅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 Raphael 的真跡名畫
拉斐爾 Raphael 《聖邁可征服撒旦》saint michael vanquishing satan
《達文西密碼》電影中的重要畫作: 李奧納多.達文西《岩窟聖母》Madonna of the Rocks
達文西畫的「岩窟聖母」有兩幅,一幅在巴黎羅浮宮,一幅在倫敦的國家畫廊。兩幅畫的主題相同,人物位置也類似,只有小部分的修正,關於這兩幅畫的背後故事,網路上有許多大師的講解和比較,有興趣的人不妨在參觀前閱讀一下相關文章。
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作品《施洗者聖約翰》 Saint John the Baptist
《自由領導人民》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是法國浪漫主義畫家歐仁·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作品。此畫最早在1831年的巴黎沙龍Salon de Paris上展出,而後被巴黎羅浮宮收藏至今。
接著來到這一區是保留法國王室宮殿的原貌,動線跟之前參觀的歐洲三大皇宮有點像,是兩個方向都能參觀的,這裡也是有不少值得駐足欣賞的地方。
羅浮宮蠻多畫作展區都有對外窗投射進來的自然採光,偶爾抬頭看看美麗繁複的天花板壁畫。
每個角落都有令人目不暇給的華麗裝飾,遙想當年專屬法國王室的奢華浪漫。
安格爾 Ingres Jean Auguste Dominique的作品《大宮女》
逛到這裡已接近中午,這才發現每條通往德農館鎮館之寶~蒙娜麗莎展廳的路線都被封起來了,仔細看了告示牌上的小字,原來德農館原本的展廳封館整修中,所以鎮館之寶《蒙娜麗莎》被移到對面的黎塞留館801展廳。這麼重要的事應該在羅浮宮入口處大大的公告吧! 現場問了幾個工作人員,原本三館相通的地方好像也都被封路了,要看蒙娜麗莎只能從黎塞留館入口重新排隊進入。
來到黎塞留館入口已圍起長長的排隊動線,對比早上剛開館時完全不用排隊就可進入真的差好多,我想很多人都跟我們一樣,在德農館逛了半天,找不到蒙娜麗莎才知道要來排隊。
黎塞留館的特色是這個擺滿雕塑的庭院,引進天光的玻璃屋頂設計提供了明亮的展覽空間。
跟著排隊人潮來到801展館,遠遠終於看到防彈玻璃後的蒙娜麗莎本尊。
義大利語:La Gioconda;法語:La Joconde;英語:Mona Lisa
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李奧納多.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最著名的繪畫作品,畫作面積不大卻吸引了所有遊客的目光,幾乎是所有人來到羅浮宮必參觀的重要館藏,今年7~10月暫時搬遷到黎塞留館801展廳,建議最近造訪的人早上開館就直接先到這裡參觀,這樣至少可節省一小時的排隊時間。
黎塞留館內也有展出許多遠東、近東、伊斯蘭的文物雕塑,一般觀光旅行團較少來這裡參觀。
逛了一整天,在黎塞留庭院的座位歇歇腿,蠻喜歡這個美麗的挑高中庭雕塑花園。
結束充實的羅浮宮心靈饗宴,飢腸轆轆的我們要前往附近的PHO14覓食了。